查看原文
其他

一份来自广州一土家长的邀请

晓非 一土教育 2020-09-01

这是一土教育的第 447 篇文章


一土教育 | 内心充盈 乐天行动

构建可复制的成全式教育生态

题图:一土广州“小土豆”放飞自我的日常作者:晓非,广州一土一年级家长,广州一土家委会现任主席;北大本硕,七年外资银行运营与销售经验,两年教育创业。两个孩子的妈妈,从北京来到广州,一直在寻找最适合孩子的生活环境与最适合自己成长的社群文化。

想和我们一起“搞事情”吗?欢迎加入广州新新木郎单飞营~文末有详情,欢迎关注~


一土广州的第二次家长工作坊,我们决定开放给广州社区的非一土家庭。这个初衷来自于很多我们日常与朋友的交流。


在每学期的项目展示日,除了是我女儿最灿烂的嘉年华,同样也是我自己最充实的与朋友欢聚的场地,深耕教育的同行、永远在积极成长的各种公办民办国际学校的家长......只要能从老师那里挤出名额,我都会请他们来参加孩子们的项目展示日。我们不再是无主题的闲聊八卦,而是如饥似渴地观察着孩子们的状态,去探讨各自家庭教育中遇到的问题、与学校老师沟通的技巧。


一土广州项目展示日


此外,我在一土家委会也做着一些统筹协调的组织工作,平时会和很多家长们各种聊天,我也无数次苦口婆心地与别人分享过,无论你在什么类型的学校,如果你有机会,能从一个校方或老师的观察角度平行地去看班里的这些孩子,你会发现,家长状态好的,孩子状态十有八九是积极、明朗、独立、纯真的;家长如果是活在一个“灰泡泡”里的(小月校长语),他的焦虑与强控,多半会让这丝紧张感爬上他孩子的面庞。


所以我们很希望,能定期有这样的机会,与“大土豆”们、其它不同类型学校的家长们、还在纠结幼升小择校的家长们,一起坐下来,就不同的育儿问题碰撞交流,从解决问题出发,到发现“与其被动地应对问题,不如提前布局理顺关系,享受双方都舒服自在的亲子关系”。


那么一所学校如何通过家长社区的建设,来做家长成长的工作呢?一土广州愿与大家交流。


01家长工作坊


今年6月和7月,广州一土已经开过两次家长工作坊,其中后一次是开放的,原因如上。这两次的工作坊都是由北京一土校长小月主讲,主题分别为“一土是如何看待学习的”“如何成为教练型父母”。


6月家长工作坊,小月校长分享


第一次工作坊的主题聚焦于学习,我们通过前期调查收集了家长们在孩子自主学习上的困惑问题都有哪几大类,主要聚焦于“如何可以主动学习”“作业习惯培养”“学习上的受挫力怎么培养”“基础知识是否扎实”。显而易见,这不仅仅是“大土豆”们的关注点,想必也是全城家有学童的家庭共同上下而求索的育儿目标。如果再言简意赅一些,关于自主学习,家长们最大的困惑正是“不自主学习”!


关于自主学习,最大的困惑是什么?


小月在工作坊中带着大家分解问题,从与家长的一步步提问中,去分析案例中的孩子不想写作业的原因、如何去调整亲子互动的模式、如何把控激励的分寸,帮助家长去梳理可以改变的地方。


为了进一步阐释作业与思维培养的关系,一年级的数学老师梁老师,又展示了班级内的几个真实案例,如两个“小土豆”在课间写数字的游戏中偶然发现菲波那契数列;一个“小土豆”在一道标准化考试的有歧义题目下依然保有自己独立思考角度并给出更有效率的解题方法;还有一个“小土豆”基于“16”里“1”到底是比“6”大还是小的讨论启发老师与孩子们分享位值制与十进制的概念……这些数学思维的训练,脱胎于日常的题目操作,但又没有被题目禁锢,孩子们在完成题目的重复进阶过程中,萌生的是思维的乐趣与钻研数学的成就感,同时也有工作记忆(做题)向长期记忆的转化与质变。同时一土结合很多游戏力的题目设置激发孩子探究的兴趣。这是一土认为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既铺垫了基本技能,又保护了原始的数学思维的乐趣。


第二次的工作坊,同样由小月主讲。到场60多位家长,他们的孩子分别来自于公立学校、民办名校、国际学校或是尚在学龄前阶段。


8月家长工作坊,小月校长分享


这次的前期调查呈现出家长们对工作坊的需求更为多样,有的是希望了解一土的理念,有的是希望了解如何激发孩子的内驱力,有的是希望提高亲子陪伴的质量,还有一些很有意思的问题,诸如“平抚孩子妈妈的焦虑”“佛系妈妈面对凡事想抢C位的娃如何掌握激励分寸?”在工作坊中,大家几轮讨论都异常激烈,乃至小月几次摇铃呼唤都控场无效,需要搬出节奏击掌的方法才把大家拽回来。


前期调查家长们对工作坊的需求


有几个很有意思的画面与大家分享:


画面一:


第一排有位老人,一直特别认真地记笔记,并积极参与互动,言语间极其认同。我想当然地以为这是我们一土哪位“小土豆”的祖辈,只是我之前没见过,想着那肯定要上前打个招呼,没想到这位阿姨在两年半前一土广州筹备时就成为了一土的粉丝,给小孙子一直传达一土的好。因为幼升小的择校也与孩子父母有不少的讨论,在现场还不断和旁边的孩子爸爸探讨关于一土的理念。在GROW工具的模拟练习中,更是将这些困惑用作案例与同组成员去分析研究更适宜的家庭互动方法。


记笔记特别认真的阿姨(第一排右一)


画面二:


在倾听与共情的训练中,大家两两一组,A要将目前最大的困惑通过肢体语言表现给B,而B要绞尽脑汁去推断答案。大家立马戏精上身,各种夸张的表情与动作纷纷上线。有的组秒懂后两人一起抚掌大笑;有的组卡壳卡得无比憋屈。事后的分享中,有的妈妈说“我觉得自己的表演其实挺不清楚的,但对方居然秒懂,那种被理解的感觉真是太温暖了!”有的妈妈在猜到对方的困惑后,直接感慨“同是天涯沦落人呀!”


肢体表达困境环节


两次工作坊都足足聊了四个小时,在“离场券”的调查中,很欣慰能看到大家因此而获得了一点收获:


  • “老师讲得不止理论,实操可能性也强 ”

  • “干货满满,能马上解决现实问题”

  • “对一土信心增加了”

  • “真实靠谱接地气 ”

  • “好有收获,回去练习”

  • “主持人思路清晰,引入引导很好。小月校长语言通俗接地气,善于启发家长,对好的观点及时反馈。家长们交流氛围好且充分。”


我们也会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以这种形式,去带动家长社区的家长学习。


02

亲子陪伴打卡群


我之前在外企,一样会每年参加各种培训,都是专业的培训师,逻辑清晰、互动丰富,在教室里的那两天绝对踌躇满志,感觉自己简直如虎添翼。可回到自己办公室,多半三天打回原型。


再好的工作坊,如果不搭配实践操练,效果也会如台风过境——当时风卷云涌,过后平静如昨。所以我们在第一次工作坊之后,决定尝试建立一个亲子陪伴打卡群,规则如下:



第一个月的打卡已经刚好完成,大家第一次的打卡项目也都各有风格,娃的打卡项目诸如:


  • “每日借助晨犀(一土的家校沟通软件)语音输入来记日记”

  • “每日桥梁书+RAZ英语的自主阅读”

  • “每天观察研究一种不同的植物”

  • “暑假坚持每天7:30起床”

  • “每天与孩子开发一个好玩的事”

  • “每天以鸟为主题创作一幅画”

  • ......


“小土豆”旅途“打卡”


家长的打卡项目包括“健身”“写作一篇小文”等,亲子共同完成的打卡项目包括“亲子阅读”“每晚下楼散步闲聊”“与异地的娃每天各自用微信朋友圈记录并分享给对方今日三件事”“睡前各自分享今日三件印象最深的事并录音存档”...... 每月有4次请假机会,漏打卡一次的罚款累积下来成为当月的亲子购书基金下月兑现。


由罚金累积的购书基金购买的图书


短短一个月,各种打卡证据使得我们群里的“大土豆”每晚如追剧般守候期待……


没想到真的有娃会为了小小的“罚款”抠门到出门吃饭都要找餐厅服务员要纸来创作,也真的有家长会因为同辈激励使每日写作越来越有感觉甚至有了表达的依赖。这两天我们正在收集新的打卡项目,和第一个月项目集中于亲子、孩子不同,家长自己的成长督促也纷纷加码,志在不拖娃成长的后腿。


“小土豆”打卡


更有意义的是,家长们之间的链接在慢慢加深,在这个过程里各自每晚分享的与娃相处心得也在启发感染彼此。我已经习惯于将育儿或工作感想或吐槽第一时间甩过来寻求共鸣。



03

集体育儿


广州一土学校附近的新新木朗小农场,因为陆续搬进了几个一土的家庭,集体育儿的氛围日渐浓厚。也包括非一土的家庭,同样可以在这里享受着同龄孩子互动的乐趣。比如工作坊那天,家长们要专注四个小时在农场里的图书馆参与讨论分享,那么一二十个孩子就跟着农场的老师捉泥鳅、打水仗、体验农夫工作。两相安好,各自成长。


家长讨论


听到几个家长聊到,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对“有趣生活”的需求猛增,家里保姆或老人陪伴往往使得孩子没有太多有质量的与成人的互动,对电子产品的依赖已经有些许失控,尤其是独生子家庭。只有拉到农场来,在自然天地里与同龄小伙伴一起疯玩,才能让他忘掉电子游戏。在农场与小伙伴嬉戏的一天,往往是大人们最轻松的一天,在茶棚下一起惬意地聊天,远远看着一头大汗的娃从白天嗨到晚上,之后回家倒头秒睡。


孩子们的自由时光


最近的农场与一土空间合作的“社区图书馆小馆长计划PBL暑期营”,成为进阶版集体育儿的案例。几个小土豆,还有广州社区的其他学龄儿童,人生中第一次“单飞”过夜,广州一土老师、农场老师,在这里度过充实的五天四夜的撒欢时光。暑期营二期正在招募中,详情参见文末)


一土最核心的教育理念即为通过塑造成全式的教育环境,培养内心充盈、乐天行动的儿童。同样,我们觉得,家长的成长,也是需要内驱力的,不能被动地为问题与焦虑所侵吞。在这个过程中,以上只是一土广州家长社区在这短短两年里所做的粗浅尝试。为了让每个家庭都有更温暖灵动的社区环境,随着更多“大土豆”的加入,我们期待,未来岁月还会有更多的故事与大家分享。




活动预告


这个暑假,新新木朗自然研学基地、荒岛书店、一土广州社区,为6-12岁的孩子准备了一次融合了自然教育与社区实践的暑期营。我们想邀请孩子和我们一起,探访凤凰山脚下的客家村,体验农耕,亲近田园;走进广州的“城中村”,了解繁华都市的另外一面;深入柯木塱社区,为当地的居民和孩子们,打造一座“社区图书馆”,为社区提供一个阅读、学习、交流和休憩的社区公共空间。营期安排请参考《广州市里竟然藏着个孩子能上山下地的地方》


报名可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扫描下方二维码可咨询客服↓↓↓ 


扫描二维码,咨询客服


- END -


 推荐阅读 



点击“阅读原文”,即刻报名活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